白芍和赤芍均属于中药材,但二者在功效上存在一定差异。白芍具有养血调经、柔肝止痛、平抑肝阳等作用;赤芍则以清热凉血、散瘀止痛、清肝泻火为主,具体需根据病症遵医嘱使用。
1、养血调经
白芍味酸,性微寒,归肝、脾经,中医认为其能补血敛阴,常用于调理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、经量减少或崩漏。其含有的苷类成分可调节内分泌,改善子宫血液循环。
2、柔肝止痛
白芍可通过柔润肝阴缓解肝气郁结导致的胁痛、脘腹疼痛,尤其适用于肝脾不和引起的胃肠痉挛。现代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具有舒缓平滑肌的作用。
3、平抑肝阳
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、目赤肿痛,白芍能收敛过亢的肝阳,常与钩藤、石决明等配伍使用,其镇静成分有助于降低神经兴奋性。
4、清热凉血
赤芍性苦寒,擅长清除血分实热,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导致的斑疹、吐血衄血。其含有的芍药苷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5、散瘀止痛
赤芍能活血散瘀,常用于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及癥瘕积聚。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加速局部瘀血吸收,与桃仁、红花同用效果更佳。
使用时需注意,白芍偏于补血敛阴,血虚无瘀或虚寒证者慎用赤芍。二者均需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配伍使用,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。煎煮赤芍时不宜久煎,以免有效成分流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