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预防跌倒事故通常可以通过改善居住环境、增强身体机能、合理用药、定期检查视力以及注意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。具体措施需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调整,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指导。
1、改善居住环境
保持室内光线充足,避免昏暗环境。地面应平整防滑,尤其在浴室、厨房等湿滑区域铺设防滑垫。家具摆放合理,留出宽敞通道,避免杂物堆积。床边、马桶旁安装扶手,便于老年人起坐时借力。
2、增强身体机能
规律进行平衡训练和肌力锻炼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或靠墙静蹲等运动,可增强下肢力量及协调性。建议每周进行3-5次适度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骑固定自行车等,每次持续20-30分钟。骨质疏松患者需遵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。
3、合理用药管理
定期复查正在服用的降压药、降糖药、镇静类药物,注意可能引发头晕、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药物。使用精神类药物需特别注意剂量调整,服药后避免立即起身活动。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
日常需穿着合脚防滑的鞋子,避免穿拖鞋或袜底光滑的棉袜行走。上下楼梯务必扶稳扶手,雨雪天气尽量减少外出。建议视力减退者佩戴合适眼镜,听力障碍者使用助听设备。家属应定期陪同老年人进行步态评估和跌倒风险评估,必要时配置拐杖或助行器。若出现不明原因头晕或步态不稳,需及时到老年医学科就诊排查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