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脏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肾功能评估、尿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医学手段进行综合判断。患者若出现水肿、乏力、尿液异常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。
1、肾功能评估
主要通过血液检测血清肌酐水平,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来评估肾脏滤过功能。eGFR低于60ml/min/1.73m²且持续超过3个月,是诊断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指标。该检查需要空腹抽血,同时需结合年龄、性别等生理因素综合判断。
2、尿液检查
通过尿常规检测蛋白尿、血尿等情况,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(ACR)测定可发现早期肾损伤。蛋白尿持续阳性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,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。留取尿液标本时需注意清洁中段尿,避免经期检测。
3、影像学检查
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形态、大小及结构异常,正常成人肾脏长约10-12cm,皮质厚度1.5-2.5cm。超声发现肾脏萎缩(长径小于9cm)、皮质变薄或肾盂积水等改变,可辅助判断慢性肾脏病变。对于疑似继发性肾病者,可能需进行CT或MRI进一步检查。
确诊后建议每3-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尿常规,严格控制血压(小于130/80mmHg)、血糖(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%)等危险因素。注意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,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。若出现恶心呕吐、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,需及时到肾内科就诊评估透析指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