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石后身体可能出现疼痛、血尿、胃肠道不适、皮肤瘀斑、发热等反应。大多数症状属于治疗后的正常现象,但需密切观察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1、疼痛
碎石后结石碎片移动可能刺激输尿管,引起腰部或下腹阵发性绞痛,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-2天。疼痛程度因人而异,多数患者可通过热敷缓解,剧烈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等止痛药物。
2、血尿
冲击波能量可能造成泌尿系统黏膜损伤,90%以上患者会出现淡红色或洗肉水样血尿,通常持续2-3天。建议每日饮水2000-3000ml促进排石,若出现鲜红色血尿或血块需立即就诊。
3、胃肠道不适
冲击波可能刺激腹膜后神经丛,引发恶心呕吐、腹胀等症状,约30%患者会出现此类反应。治疗前禁食6小时、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可有效预防,症状严重时可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。
4、皮肤瘀斑
治疗区域可能出现片状红斑或皮下瘀血,多因冲击波穿过皮肤时损伤毛细血管所致。通常1周内自行消退,可通过局部冷敷减轻症状,避免搔抓或热疗刺激皮肤。
5、发热
当结石碎片堵塞尿路引发感染时,可能出现体温升高(>38.5℃),伴随寒战、尿频尿急等症状。需立即进行尿培养检查,根据结果使用头孢克肟、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,严重感染可能需留置双J管引流。
碎石后应保持每日尿量>2L,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。出现持续高热、剧烈腰痛、尿量骤减等情况时,提示可能发生输尿管石街、肾周血肿等并发症,需通过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。排石过程中建议用纱布过滤尿液收集结石标本,送检分析成分有助于预防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