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常用的泌尿系结石治疗方法,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,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。该技术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击碎结石,属于非侵入性治疗手段。
1、局部组织损伤
高能量冲击波可能对皮肤、肌肉等浅表组织造成轻微挫伤,多数表现为治疗部位皮肤红肿或瘀斑,通常1-2周可自行恢复。操作时精准定位可最大限度减少此类损伤。
2、血尿
90%以上患者术后会出现短暂性血尿,主要因结石碎片划伤尿路黏膜所致,多数在24-48小时内自行消失,可通过增加饮水量加速排出。
3、肾周血肿
发生率约0.5%-1%,常见于高血压未控制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。冲击波可能损伤肾实质血管,形成包膜下血肿,需密切监测血压及血红蛋白变化。
4、继发性高血压
长期随访数据显示约8%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,可能与肾实质损伤引发的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,但该关联性仍需更多研究证实。
5、肾功能损害
极少数病例报道冲击波导致肾萎缩,多见于短时间内多次治疗或冲击能量设置过高的情况,规范操作下发生率低于0.3%。
进行碎石治疗前应完善凝血功能、血压监测等术前检查。建议选择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医疗机构,术后注意观察排尿情况,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ml以上。若出现持续腰痛、肉眼血尿超过3天或尿量明显减少,应及时返院复查超声评估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