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细菌感染需要做哪些检查?

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

细菌感染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、细菌培养、药敏试验、影像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,具体检查项目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。

1、血常规

血常规是初步筛查细菌感染的常用方法。通过检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,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。C反应蛋白、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升高也提示细菌感染可能,但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。

2、细菌培养

采集血液、痰液、尿液或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,是确诊细菌感染的关键步骤。通过培养基分离病原菌可明确感染类型,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埃希菌等,同时需排除样本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。

3、药敏试验

在细菌培养阳性的基础上进行药敏试验,可检测病原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。该检查能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,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耐药性,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。

4、影像学检查

X线、CT或超声等影像学手段可辅助定位感染灶。例如肺炎患者胸片可见肺部浸润影,腹腔感染超声可发现脓肿形成,骨感染MRI能显示骨髓水肿等特征性改变,需结合临床表现解读影像结果。

5、分子生物学检测

PCR、基因测序等技术可直接检测病原体DNA或RNA。适用于培养困难或特殊病原体感染,如结核分枝杆菌、衣原体等,具有快速、敏感度高的优势,但检测费用较高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严格。

怀疑细菌感染时需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发热程度、感染部位和基础疾病等综合评估检查方案。检查前需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,以免影响细菌培养结果准确性。特殊人群如孕妇、儿童需在检查前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