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的判断需根据患者年龄和体型进行调整,以确保有效且安全。通常情况下,成人按压深度为5-6厘米,儿童约为5厘米,婴儿则需控制在4厘米左右。按压过浅无法有效循环,过深则可能造成肋骨骨折等损伤。
1、成人按压深度
成人胸外按压的标准深度为5-6厘米。施救者可通过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,双肘伸直,利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。部分急救培训模型或带有反馈装置的仪器可提示按压是否达标,但实际抢救时需依靠施救者的经验和手感判断。按压后需确保胸廓充分回弹,避免倚靠在患者胸壁上。
2、儿童及婴儿按压深度
1岁以上至青春期前的儿童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,可采用单手或双手按压法。婴儿(1岁以下)使用两指按压法,深度约4厘米,约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。施救时需注意儿童胸廓弹性较好,按压时需控制力度,避免过度下压导致内脏损伤。
3、特殊体型调整
对于消瘦或胸廓畸形的患者,按压深度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。例如肥胖者因胸部脂肪层较厚,可能需要稍深按压才能达到有效循环,但仍需控制在6厘米以内。老年人因骨质疏松,按压时更需注意深度和力度平衡,防止骨折。
正确判断按压深度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建议接受正规急救培训,掌握标准操作手法。施救时若条件允许,可使用带有实时反馈功能的急救设备监测按压质量。若未接受过专业培训,应在120急救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,避免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