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胆固醇高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脑血管疾病以及胰腺炎等疾病,需及时干预控制。长期胆固醇水平偏高会导致脂质代谢异常,增加多种健康风险。
1、动脉粥样硬化
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,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。患者可能出现头晕、肢体麻木等症状,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。治疗常使用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等药物调节血脂。
2、冠心病
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发心肌缺血,表现为胸痛、呼吸困难。确诊需结合心电图和冠脉造影,治疗药物包括硝酸甘油、美托洛尔等,严重时需进行支架植入术。
3、脑血管疾病
脑动脉硬化易诱发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,症状有言语不清、偏瘫等。急性期需使用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,配合丁苯酞改善脑循环。
4、胰腺炎
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(常伴随高胆固醇)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,表现为剧烈腹痛、恶心呕吐。治疗需禁食并静脉使用生长抑素、乌司他丁等药物抑制胰酶活性。
日常应注意低脂饮食,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。建议定期检测血脂指标,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时可增加颈动脉超声筛查。若已出现相关症状,需在心内科或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,避免自行停用降脂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