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、出血倾向、休克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,需根据具体病情及时干预。以下是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机制:
1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
DIC过程中凝血因子大量消耗,导致微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和出血。这会引发器官缺血、缺氧及出血性损伤,常见于肾脏、肝脏、脑部等器官,表现为少尿、意识障碍、黄疸等症状,严重时可致器官功能衰竭。
2、出血倾向
DIC患者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、继发性纤溶亢进,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、牙龈出血、鼻出血等黏膜出血,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、颅内出血或手术创面渗血,此时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。
3、休克
微循环内广泛血栓形成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,同时炎性介质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,共同引发低血压、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。这种情况在败血症诱发的DIC中尤为常见,需积极补液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。
4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
肺脏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会导致肺泡水肿、氧合障碍,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、低氧血症,胸部影像学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影,严重时需机械通气支持。
5、血栓栓塞
虽然DIC以出血为主要表现,但在高凝期可能出现局部血栓形成。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,或脑血管血栓导致脑梗死,表现为突发胸痛、偏瘫等症状,需根据情况抗凝或溶栓治疗。
DIC属于危重病症,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原发病进展密切相关。临床需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、纤维蛋白原、D-二聚体等指标,同时针对感染、创伤等诱因进行病因治疗。任何疑似DIC的情况都应立即就医,避免自行使用抗凝药物或止血药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