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吃奶时出现蹬腿、烦躁、扭动等表现,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口腔不适、牛奶蛋白过敏等疾病因素有关。若频繁出现此类现象,建议及时排查原因。
1、生理性原因
宝宝在吃奶过程中若吞咽过多空气,可能因腹部胀气引发不适,表现为蹬腿、扭动。此时可暂停喂奶,竖抱拍嗝帮助排出气体。此外,喂奶姿势不当导致乳汁流速过快或过慢,也可能让宝宝因吸吮费力而烦躁。
2、口腔不适
鹅口疮、口腔溃疡等口腔黏膜损伤会造成吮吸疼痛,导致宝宝吃奶时哭闹扭动。此类情况可见口腔黏膜出现白色膜状物或溃疡面,通常需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3、牛奶蛋白过敏
部分宝宝对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蛋白质过敏,可能出现肠绞痛、腹泻等症状,在吃奶时表现为身体蜷缩、哭闹不安。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水解蛋白奶粉,并配合西甲硅油等缓解肠胀气的药物。
若宝宝频繁出现吃奶异常表现,建议记录每次发作时的喂养情况、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,及时到儿科就诊。喂养时注意保持45度角倾斜姿势,奶瓶喂养可选择防胀气奶嘴,哺乳后需进行拍嗝护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