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后遗症可能包括鼻出血、鼻腔粘连、鼻中隔穿孔、鼻部外形改变以及嗅觉减退等。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护理,可有效降低相关风险。
1、鼻出血
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鼻腔黏膜或血管,导致术后短期内出现少量渗血。医生通常会在术中采用填塞止血材料或电凝止血,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,若出血较多需及时就医处理。
2、鼻腔粘连
术后鼻腔黏膜水肿或创面修复过程中,可能出现两侧鼻甲与鼻中隔黏膜黏连,导致鼻塞加重。医生会使用防粘连凝胶或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,患者需按时冲洗鼻腔促进恢复。
3、鼻中隔穿孔
若术中剥离黏膜时发生双侧对称性损伤,可能遗留直径大于1cm的穿孔,表现为鼻腔哨音或结痂增多。轻度穿孔可通过硅胶夹板修复,严重者需二次手术修补。
4、鼻部外形改变
过度切除鼻中隔软骨可能影响鼻梁支撑力,导致鼻背塌陷或鼻尖变形。术前需通过CT评估偏曲程度,术中尽量保留重要软骨结构以维持外形。
5、嗅觉减退
手术刺激或术后肿胀可能暂时影响嗅区黏膜功能,多数患者在3-6个月内逐渐恢复。若持续存在嗅觉障碍,需排查是否有神经损伤或慢性炎症。
鼻中隔偏曲手术需由耳鼻喉科专业医生操作,术后应定期复诊清理鼻腔。恢复期间需保持环境湿度,避免剧烈运动及鼻部外伤。若出现持续头痛、流脓涕或发热等症状,需警惕感染并发症并及时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