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梗阻术后护理主要包括饮食调整、活动管理、伤口护理、症状监测以及定期复诊等。术后护理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进行,并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。
1、饮食调整
术后初期需禁食,待肠道功能恢复后,可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、软食。建议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汤、藕粉等,避免过早摄入高纤维、油腻或刺激性食物,以防加重肠道负担。
2、活动管理
术后需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,以促进肠道蠕动和预防粘连。活动量应循序渐进,从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短距离行走,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。
3、伤口护理
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,定期更换敷料。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、渗液或异常疼痛,若出现感染迹象需及时处理。术后1-2周内避免切口沾水,淋浴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。
4、症状监测
密切观察排气排便情况,若术后3天仍未排气或出现腹胀加剧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,可能提示肠粘连或吻合口瘘,需立即就医。同时需监测生命体征,尤其是体温和腹痛变化。
5、定期复诊
术后需遵医嘱复查腹部超声或CT,评估肠道恢复情况。医生会根据恢复进度调整饮食方案,必要时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感染风险。
肠梗阻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,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。若出现持续腹痛、呕吐或发热等异常表现,需立即联系主治医生。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或增加腹压的动作,并保持规律作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