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结石可能导致胰腺炎,尤其是胆源性胰腺炎,其发生与结石位置、梗阻程度以及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。常见原因包括结石阻塞胆胰管、共同通道梗阻、继发细菌感染以及胆囊炎反复发作等。
1、结石阻塞胆总管下端
胆囊结石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,若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下端,可能导致胆汁逆流入胰管。胰管内的胆汁可激活胰酶,引发胰腺组织自我消化,从而诱发胰腺炎。
2、胆胰管共同通道梗阻
约70%人群存在胆总管与胰管汇合成共同通道的解剖结构。当结石阻塞共同通道时,胰液无法正常排入十二指肠,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,胰酶被异常激活,最终引起胰腺炎。
3、继发细菌感染
结石长期存在可能造成胆道感染,细菌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扩散至胰腺。感染产生的炎性介质会加重胰腺损伤,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胰腺炎。
4、胆囊炎反复发作
慢性胆囊炎伴随结石易反复刺激胆道系统,炎症因子持续释放可能波及邻近胰腺组织,增加胰腺炎发生风险。
若出现上腹持续性疼痛、恶心呕吐、发热或黄疸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完善腹部超声、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。治疗上可能需行ERCP取石、胆囊切除术,并配合禁食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。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,定期复查胆囊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