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,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程度及医生建议进行选择。常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、超声乳化术、人工晶体植入术、飞秒激光手术以及囊外摘除术等,以下分点详述:
1、药物治疗
早期白内障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、谷胱甘肽滴眼液、牛磺酸滴眼液等药物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、减少氧化损伤或促进代谢等方式延缓病情进展,但无法完全逆转混浊现象。
2、超声乳化术
适用于晶状体核硬度中等的中期患者。该术式通过超声探头将混浊的晶状体核乳化吸除,具有切口小(约3mm)、恢复快的特点,术后需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以恢复视力。
3、人工晶体植入术
在清除混浊晶状体后,根据患者眼部条件选择单焦点、多焦点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。该手术可使患者术后获得较清晰的视觉质量,但需精确测算晶体度数。
4、飞秒激光手术
通过激光辅助完成角膜切口、撕囊及预劈核步骤,提升手术精准度。尤其适合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少或存在其他眼部特殊情况的患者。
5、囊外摘除术
针对过熟期白内障或核硬度较高的患者,通过较大切口取出晶状体核及皮质。该术式虽创伤较大,但能有效处理复杂病例,术后需缝合切口。
出现视力下降、眩光或色觉异常等症状时,建议尽早就诊眼科。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,避免盲目使用宣称“溶解白内障”的保健品。中晚期患者应及时评估手术指征,延误治疗可能增加青光眼、葡萄膜炎等并发症风险。术后需按要求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,定期复查屈光状态及眼底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