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甲肥大不一定需要手术,通常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保守治疗效果决定。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或物理治疗缓解,若效果不佳或存在结构异常时考虑手术干预。
1、药物治疗
鼻甲肥大常由慢性鼻炎、过敏等因素引起,初期多采用药物治疗。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如布地奈德、糠酸莫米松可减轻黏膜水肿;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能短期缓解鼻塞,但需避免连续使用超过7天。若伴随过敏症状,可联合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、头孢呋辛等抗生素。
2、物理治疗
对于中度肥厚者,可采用激光、微波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。这些微创操作可在门诊完成,通过热效应缩小鼻甲体积,改善通气功能。例如射频消融术通过电极产生热能促使组织收缩,术后恢复较快,适合不愿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。
3、手术治疗
当鼻甲骨质增生明显、药物及物理治疗无效或合并鼻中隔偏曲时,需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黏膜下切除术。手术在鼻内镜下进行,精准切除肥厚黏膜或部分骨质,扩大鼻腔通气空间。术后需定期清理鼻腔,预防粘连。约10%-20%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需此方案。
鼻甲肥大患者应尽早就医评估病因,避免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导致药物性鼻炎。日常需保持鼻腔湿润,使用生理盐水冲洗。若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、出现持续性鼻塞伴头痛、嗅觉减退时,建议耳鼻喉科就诊确定手术指征。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