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炎药物可能引起嗜睡、鼻腔干燥、头痛、鼻出血以及药物性鼻炎等副作用。使用时应遵医嘱,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。
1、嗜睡
部分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片、西替利嗪片等,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组胺受体,导致嗜睡或乏力感。这类药物常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发的流涕、打喷嚏,但对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人群可能影响工作或驾驶安全。
2、鼻腔干燥
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喷雾剂、呋麻滴鼻液等,通过收缩鼻腔血管快速缓解鼻塞,但长期使用会减少黏膜分泌,导致鼻腔干燥、灼热感,甚至引发鼻黏膜萎缩。
3、头痛
部分患者使用减充血剂后可能出现反射性头痛,尤其是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,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异常,增加脑血管痉挛风险。
4、鼻出血
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,可能使鼻黏膜变薄、毛细血管脆性增加,在擤鼻或机械刺激下易发生局部出血,通常表现为少量血丝。
5、药物性鼻炎
长期连续使用减充血剂超过7天,可能引起反跳性鼻塞,导致药物依赖。鼻腔血管因持续收缩-扩张调节功能紊乱,出现持续性充血和鼻塞加重。
使用鼻炎药物需严格遵循说明书或医嘱控制疗程,避免擅自增加剂量。若出现严重头痛、频繁鼻出血或呼吸困难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日常建议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,减少药物使用频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