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后跟疼痛可能与鞋子过紧有关,但也可能由足底筋膜炎、跟腱炎、骨刺等疾病因素引起。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会直接引发症状,而病理性因素需要及时诊断处理。
1、鞋子过紧
鞋帮或鞋底过硬会压迫足跟部软组织,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。当鞋码偏小时,行走时足跟与鞋后帮反复摩擦易形成皮下血肿,表现为持续性钝痛。建议选择宽松透气的运动鞋,鞋跟部位应预留1厘米活动空间。
2、足底筋膜炎
这是足跟痛最常见病因,由于足底筋膜反复牵拉产生微小撕裂。患者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,活动后稍缓解。超声检查可见筋膜增厚,治疗需配合足底拉伸训练,疼痛剧烈时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。
3、跟腱炎
过度运动导致跟腱止点处发生炎症反应,典型表现为足跟后上方疼痛,按压跟腱时有明显压痛。磁共振成像能显示跟腱水肿增粗,急性期需佩戴跟腱保护支具,配合冲击波治疗效果较好。
4、骨刺
跟骨骨刺多发生在足底筋膜附着处,X线侧位片可见鸟嘴样骨质增生。骨刺本身不直接引起疼痛,但可能刺激周围滑囊引发炎症,这种情况需要采用定制足弓垫分散压力,严重时需关节镜微创手术清理。
若调整鞋具后症状持续超过两周,建议至足踝外科就诊。医生会通过足部生物力学评估、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,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。日常应注意控制体重,避免赤足行走,运动前后做好足部拉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