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氯化钾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

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氯化钾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纠正低钾血症、维持心肌细胞静息电位、稳定心脏电生理活动、抑制异位起搏点以及辅助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发挥作用。作为电解质补充剂,其应用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。

1、纠正低钾血症

低钾血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,氯化钾能直接补充血清钾离子浓度。钾离子浓度恢复至3.5-5.0mmol/L的正常范围后,可显著降低因低钾导致的心肌细胞膜电位异常,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事件。

2、维持心肌细胞静息电位

心肌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梯度是维持-90mV静息电位的关键。氯化钾通过提高细胞外钾浓度,促进钠-钾泵正常运作,防止静息电位异常波动导致的传导阻滞或折返性心律失常。

3、稳定心脏电生理活动

钾离子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。适量补充氯化钾可缩短动作电位时程,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,有效抑制触发活动和早期后除极现象,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。

4、抑制异位起搏点

低钾状态下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易形成异位起搏。氯化钾通过恢复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,降低浦肯野纤维等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,减少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。

5、辅助抗心律失常药物

氯化钾常与利多卡因、胺碘酮等药物联用。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能增强这些药物对钠通道、钾通道的调节作用,同时减少药物性QT间期延长的风险,提升整体治疗效果。

使用氯化钾时应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钾浓度,静脉补钾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(通常不超过20mmol/h)。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,需调整剂量以防高钾血症。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原发病因治疗,才能实现心律失常的长期控制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