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衰竭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、尿液分析、血常规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以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。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及并发症情况,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相应检查。
1、肾功能检查
主要通过检测血清肌酐、尿素氮水平来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。肾小球滤过率是判断肾功能分期的重要指标,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核素测定获得。随着病情进展,这些指标会逐渐升高,提示肾功能恶化。
2、尿液分析
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蛋白尿、血尿等异常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准确评估蛋白丢失程度,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肾损伤识别。尿沉渣镜检发现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,是慢性肾脏病的特征性改变。
3、血常规检查
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,主要由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所致。血红蛋白水平可反映贫血严重程度,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。
4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
包括血钾、血磷、血钙、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检测。肾功能减退会导致高钾血症、代谢性酸中毒、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,需要定期监测及时纠正。
5、其他相关检查
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可评估继发性甲旁亢,血清胱抑素C是较肌酐更敏感的肾功能指标。部分患者需检测血清铁蛋白、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,指导肾性贫血治疗。
慢性肾衰竭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指标,检查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。检查前需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,避免剧烈运动影响检测结果。发现指标异常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,配合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