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液检查是发现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,通常包括尿蛋白、尿沉渣、尿比重、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检测。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,辅助医生进行诊断。
1、尿蛋白
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,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。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试验常呈阳性,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可明确蛋白流失程度,持续蛋白尿提示肾小球病变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。
2、尿沉渣
显微镜检查可见红细胞、白细胞或管型。畸形红细胞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,白细胞增多可能合并尿路感染,颗粒管型或蜡样管型的出现反映肾小管损伤及肾功能恶化。
3、尿比重
肾功能减退时肾脏浓缩功能下降,尿比重常低于1.010。该项检测需结合患者饮水情况,晨尿比重持续偏低更有诊断意义,表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。
4、尿糖
正常肾脏可完全重吸收葡萄糖,若尿糖阳性且排除糖尿病,提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。该现象常见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疾病,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。
5、尿微量白蛋白
该检测可发现早期肾损伤,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>30mg/24h时,提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。对于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高危人群,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。
尿液检查需结合血肌酐、尿素氮、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综合判断。若出现尿量减少、夜尿增多或尿液泡沫经久不散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,通过肾脏超声、肾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明确病因。慢性肾衰竭需早期干预,严格遵医嘱控制原发病并定期复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