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症状使用抗病毒药物、退热止痛药物以及局部用药,如阿昔洛韦颗粒、布洛芬混悬液、开喉剑喷雾剂等,具体需遵医嘱选择。此外,还需结合日常护理及补液治疗缓解症状。
1、抗病毒药物
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,部分重症患者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。例如阿昔洛韦颗粒、更昔洛韦分散片等可抑制病毒复制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避免自行用药。
2、退热止痛药物
若出现高热或咽痛明显,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、布洛芬混悬液等非甾体抗炎药。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,同时缓解咽部疼痛不适。
3、局部用药
西瓜霜含片、开喉剑喷雾剂等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作用的中成药,可直接作用于咽峡部疱疹区域,减轻局部黏膜充血及灼热感,促进溃疡面修复。
4、补液治疗
因患儿可能出现拒食、脱水等情况,可口服补液盐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。对于无法进食者,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等补充能量。
5、日常护理
保持口腔清洁,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。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若出现持续高热、抽搐等需立即就医。
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,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退。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,避免混合使用多种退热药。若疱疹反复发作或合并细菌感染,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