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如何通过艾灸排除体内湿气

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,具有温经散寒、健脾祛湿的作用,适用于改善体内湿气重的情况。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、足三里穴、阴陵泉穴等,需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施灸。

1、关元穴

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,属于任脉穴位。艾灸此穴可通过温补下焦阳气促进体内水液代谢,缓解因湿气过重导致的腹胀、小便不利等症状。一般建议每次艾灸15-20分钟,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宜。

2、足三里穴

该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,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。艾灸足三里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帮助祛除体内痰湿,改善食欲不振、肢体困重等表现。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3-5厘米距离,避免烫伤。

3、阴陵泉穴

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凹陷处,属足太阴脾经。刺激此穴可利水渗湿,对下肢浮肿、大便黏腻等湿气滞留症状有调节作用。建议配合回旋灸法,即围绕穴位做环形移动,每次持续10-15分钟。

进行艾灸调理期间,需注意保持饮食清淡,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。日常可适当增加运动促进排汗,居住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。若湿气过重伴随明显乏力、关节疼痛或舌苔厚腻持续不缓解,建议及时到中医科就诊,结合中药内服进行综合调理。艾灸后需注意保暖,4小时内不宜洗澡,阴虚火旺体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法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