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如何通过拔罐排除体内湿气

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拔罐作为中医外治法,通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、促进气血运行等方式帮助排除体内湿气。具体操作时需由专业医师根据体质辨证施治,并结合日常调理以增强祛湿效果。

1、穴位选择

拔罐常选取大椎穴、脾俞穴、肾俞穴等穴位,这些部位与脾胃运化、水湿代谢密切相关。通过负压吸附可疏通经络,加速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湿气从体表排出。例如,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,刺激该处有助于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。

2、操作控制

留罐时间一般控制在5-15分钟,具体需根据皮肤耐受度调整。初次拔罐者可能出现紫红色罐印,多因局部瘀滞或湿气较重所致。操作时要注意火罐温度,避免烫伤皮肤,建议每周进行1-2次,过度频繁可能损伤正气。

3、联合疗法

常配合艾灸增强祛湿效果,如先艾灸关元穴再拔罐。对于寒湿较重者,可结合桂枝、茯苓等中药调理;湿热体质者需配合刺络放血,在拔罐前用三棱针点刺皮肤放出少量血液。治疗后饮用红豆薏米水有助于辅助祛湿。

进行拔罐祛湿期间需注意保暖,治疗后8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。皮肤有破损、高热患者及孕妇不宜操作。若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不适要及时取罐,湿气重伴随关节疼痛、乏力持续者,建议到中医科进行体质辨识和系统调理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