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炎和肾结石是两种不同的肾脏疾病,主要区别在于病因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。前者多与免疫或感染因素相关,后者主要由矿物质沉积形成。
1、病因不同
肾炎通常由免疫异常、感染或药物损伤引发,例如链球菌感染后可能诱发肾小球肾炎。肾结石则与代谢异常、尿路梗阻或饮食习惯有关,如高钙、高草酸饮食会增加结石风险。
2、症状差异
肾炎患者常出现血尿(尿液呈洗肉水色)、蛋白尿、水肿(尤其是眼睑和下肢)及高血压,可能伴随发热、乏力等全身症状。肾结石典型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绞痛,疼痛可能放射至会阴部,伴有血尿(肉眼可见或镜下血尿)、排尿困难,严重时引发肾积水。
3、治疗方法区别
肾炎需根据类型使用免疫抑制剂(如泼尼松)、降压药(如缬沙坦)或抗生素(如头孢克肟),同时需控制蛋白摄入。肾结石治疗包括药物排石(如坦索罗辛)、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,直径小于6mm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。
若出现尿液异常、腰痛或水肿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,通过尿常规、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。日常需注意低盐饮食、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,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