疖病和毛囊炎的区别主要在于感染深度、临床表现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,两者是不同阶段的皮肤感染性疾病。疖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,而毛囊炎可能由细菌、真菌等多种病原体导致。
1、感染深度
毛囊炎病变局限于单个毛囊口或上部,感染较表浅。疖病累及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,感染范围更广泛,可波及皮下脂肪层。
2、临床表现
毛囊炎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或小脓疱,基底有红晕,直径通常不超过5mm,伴轻度疼痛或瘙痒。疖病初起为红色硬结,逐渐增大形成直径2-3cm的炎性结节,中央可出现黄白色脓栓,常伴明显跳痛,破溃后排出脓血。
3、病情严重程度
毛囊炎多为局部症状,较少出现全身反应。疖病可能伴随发热、乏力等全身症状,严重者可发展为痈或蜂窝织炎,愈后可能遗留瘢痕。
4、复发倾向
疖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,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。毛囊炎多为单次发作,在去除诱因后通常不易复发。
5、并发症风险
疖病可能引发脓毒血症或败血症,特别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病灶。毛囊炎并发症较少,偶见局部淋巴结肿大。
若出现持续加重的皮肤红肿热痛,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,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。避免自行挤压病灶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