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睑长小疙瘩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。如果小疙瘩无痛痒且长期无变化,通常无需过度担心;若伴随红肿、疼痛或逐渐增大,则可能与睑腺炎、睑板腺囊肿等疾病相关。
生理性小疙瘩常见于粟丘疹,是由于表皮角质堆积形成的白色小囊肿,触感较硬且表面光滑,通常不引发炎症反应,可自行消退。若小疙瘩位于睫毛根部且伴随红肿热痛,可能与睑腺炎有关,即麦粒肿,多为细菌感染睫毛毛囊或睑板腺引起。若疙瘩质地较韧且无痛感,可能为睑板腺囊肿,即霰粒肿,因睑板腺分泌受阻导致脂质堆积形成。
日常需注意眼部清洁,避免揉眼或挤压疙瘩,以防继发感染。若疙瘩持续增大、影响视物或伴随分泌物增多,建议及时到眼科就诊,通过裂隙灯检查明确诊断。睑腺炎通常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,而较大的霰粒肿可能需手术切开引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