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囊炎的类型主要包括细菌性毛囊炎、真菌性毛囊炎、病毒性毛囊炎、寄生虫性毛囊炎以及化学性毛囊炎等。不同类型的毛囊炎病因和表现存在差异,需针对性治疗。
1、细菌性毛囊炎
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,表现为毛囊周围红肿、疼痛,顶部可能出现白色脓头。常见于多汗或卫生条件不佳的部位,如头皮、背部。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物。
2、真菌性毛囊炎
多由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导致,常见于胸背部,皮损为半球形红色丘疹,伴有瘙痒。患者需保持皮肤干燥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酮康唑乳膏、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。
3、病毒性毛囊炎
疱疹病毒等病原体可能引发毛囊炎症,表现为簇集性水疱或丘疹,易反复发作。此类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,同时避免搔抓。
4、寄生虫性毛囊炎
蠕形螨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毛囊炎,常见于面部,伴随红斑和鳞屑。治疗时可使用伊维菌素等药物,日常需注意寝具清洁和除螨。
5、化学性毛囊炎
长期接触油脂、焦油类物质或化妆品可能导致毛囊化学性炎症,表现为毛囊口堵塞和红肿。患者应避免接触刺激物,必要时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抗炎药物。
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挤压患处。若皮损范围较大、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,通过病原体检测明确类型后规范治疗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,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