褥疮患者通常需要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,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抗菌药物、生长因子类药物、消炎镇痛药物、敷料类制剂以及中药制剂等,需严格遵医嘱使用。
1、外用抗菌药物
若褥疮伴有局部感染,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、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。这类药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繁殖,防止创面继发化脓性感染,涂抹前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。
2、生长因子类药物
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剂等生物制剂,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,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再生。适用于浅表性溃疡或深部组织暴露的二期以上褥疮。
3、消炎镇痛药物
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,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缓解炎症反应。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,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。
4、敷料类制剂
藻酸盐敷料能吸收大量渗液并形成凝胶维持湿润环境,水胶体敷料可隔绝外界污染。两者均适用于渗出较多的二、三期褥疮,需根据渗液量每1-3天更换一次。
5、中药制剂
湿润烧伤膏可活血生肌,康复新液能促进血管新生,但需经中医师辨证后使用。需注意中药制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,使用期间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。
褥疮治疗需结合体位管理、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。日常应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,使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。清洁皮肤时避免用力擦拭,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排泄物。若创面出现恶臭、渗液增多或发热等感染征象,应立即就医进行清创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