褥疮患者需通过定期翻身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、使用减压装置、处理创面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改善皮肤状态。日常护理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,严重时需及时就医。
1、定期翻身
建议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,避免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。翻身时需动作轻柔,可使用软枕或泡沫垫支撑身体空隙处,分散压力。对于坐位患者,每隔15-30分钟需进行抬臀减压。
2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
每日用温水及pH值中性清洁剂轻柔擦洗,出汗或排泄污染时需立即清理。清洗后需用柔软毛巾蘸干,尤其需注意皮肤褶皱处。可适量涂抹皮肤屏障保护剂,但需避免在潮湿溃烂部位使用油性软膏。
3、使用减压装置
根据褥疮分期选用气垫床、凝胶垫等减压工具,其中动态空气流动气垫床能有效降低30%以上体压。坐垫建议选择波浪形记忆棉材质,需确保减压装置完整覆盖所有骨突受力点。
4、处理创面
Ⅰ期红斑需用透明敷料保护;Ⅱ期水疱破损处需用含水胶体敷料促进愈合;Ⅲ-Ⅳ期坏死组织需由医护人员清创,并联合使用抗菌敷料。每次换药需观察创面渗液量、颜色及异味情况。
5、营养支持
每日需保证1.2-1.5g/kg蛋白质摄入,优先选择鱼肉、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。同时补充维生素C、锌制剂,贫血患者需遵医嘱补充铁剂。吞咽障碍者可选用肠内营养制剂,每周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。
护理过程中需每日检查皮肤温度、颜色及完整性,特别注意医疗器械接触部位。已形成溃疡的创面禁止擅自使用民间偏方,渗液增多或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时,应及时到烧伤科或创面修复专科就诊。医护人员会根据创面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