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。这种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感染后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,导致肢体弛缓性麻痹。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发该病的唯一病原体,其传播与卫生条件及免疫状态密切相关。
1、脊髓灰质炎病毒特性
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,分为Ⅰ型、Ⅱ型和Ⅲ型三种血清型。病毒在环境中抵抗力较强,能在污水或低温条件下存活数月。其基因组为单链RNA,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后进行复制,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。
2、病毒感染机制
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,先在咽部和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,随后侵入局部淋巴组织。少数情况下,病毒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,进而突破血脑屏障侵袭中枢神经系统。病毒对运动神经元的破坏可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。
3、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
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、食物或接触传播。5岁以下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,感染风险较高。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,病毒可通过人际接触快速扩散,引发局部流行。
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关键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,包括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灭活疫苗。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接触污染水源。如发现儿童出现发热、肢体无力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,早期识别有助于减少后遗症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