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分娩时如何预防感染

耿敬华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

濮阳惠民医院 三甲

分娩时预防感染需要采取无菌操作、规范产前检查、合理使用抗生素、控制产程时间、加强产妇个人卫生等措施,以降低感染风险。医护人员和产妇需共同配合,避免病原体侵入引发并发症。

1、无菌操作

分娩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。医护人员应做好手部消毒,使用灭菌器械和敷料,避免外源性病原体接触产妇的产道或伤口。对于会阴侧切或剖宫产手术,需确保操作环境及器械的无菌性,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可能。

2、规范产前检查

孕期需定期筛查感染性疾病。例如,孕晚期需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,若结果为阳性,分娩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此外,若产妇存在阴道炎、尿路感染等疾病,需在产前积极治疗,避免分娩时病原体上行感染。

3、合理使用抗生素

存在胎膜早破、产程延长或妊娠期合并感染等高危因素时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。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,如头孢唑林等,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时机,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。

4、控制产程时间

产程过长会增加病原体侵入风险。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宫缩及胎儿情况,必要时通过助产技术或转为剖宫产缩短产程。第二产程一般不宜超过2小时,总产程超过24小时需警惕感染可能性。

5、加强产妇个人卫生

分娩前后需保持外阴清洁,使用消毒卫生垫并及时更换。产后避免盆浴,可采取淋浴方式清洁。哺乳前需洗净双手,定期更换内衣及床单,减少细菌滋生。

分娩过程中若出现发热、异常分泌物或伤口红肿等情况,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。建议产妇提前学习分娩相关知识,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感染防控措施,同时保持良好营养状态以增强抵抗力。遵医嘱进行产后复查,确保感染风险可控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