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肠肿瘤可能引起排便习惯改变、便血、腹痛、体重下降、肠梗阻等不适症状,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症状。具体表现因肿瘤位置、大小及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。
1、排便习惯改变
直肠肿瘤可能压迫肠道或刺激肠黏膜,导致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。患者常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,粪便变细或带有凹槽,部分人伴有肛门坠胀感。
2、便血
肿瘤表面破溃可引起暗红色血便,血液常与粪便混合。低位直肠肿瘤可能出现鲜红色血便,容易被误认为痔疮出血,但常伴有黏液分泌。
3、腹痛
肿瘤增长可能引发阵发性隐痛或钝痛,疼痛多位于下腹部。若出现肠管痉挛或肠壁浸润,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疼痛,排便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。
4、体重下降
恶性肿瘤消耗机体能量,可能导致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%。伴随食欲减退、贫血等症状时,消瘦会更为明显。
5、肠梗阻
晚期肿瘤可能完全阻塞肠腔,引发停止排气排便、剧烈腹痛、呕吐等急症。腹部可见肠型膨隆,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,需急诊手术治疗。
若出现上述症状持续2周以上,建议尽早就诊消化科或普外科,通过肠镜、CT等检查明确诊断。日常应注意保持高纤维饮食,避免久坐,45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粪便潜血筛查。确诊患者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切除、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