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血后家属需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、适当休息、加强营养、保持穿刺部位清洁以及遵医嘱复查等,以确保恢复顺利。具体注意事项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。
1、观察不良反应
输血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发热、寒战、皮肤瘙痒、呼吸急促、心慌等过敏反应或溶血反应。若发现尿液颜色加深呈酱油色,或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,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处理。
2、适当休息
输血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,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头晕。48小时内限制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,日常活动需有家属陪同,防止因贫血未完全纠正导致的跌倒风险。
3、加强营养
每日需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,如鸡蛋、鱼肉、牛奶等,每公斤体重补充1.2-1.5克蛋白质。同时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,如动物肝脏、红肉、菠菜等,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,避免饮茶影响铁质吸收。
4、保持穿刺部位清洁
输血穿刺点需保持敷料干燥24小时,观察有无渗血或血肿。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,可使用无菌碘伏消毒,禁止抓挠穿刺部位,洗澡时采用防水敷贴保护。
5、遵医嘱复查
输血后3日内需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回升情况,1周后检测血清铁蛋白评估铁储备。慢性贫血患者需每月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,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后续治疗方案。
输血后应保持环境安静舒适,维持室内温度在22-24℃。建议记录每日尿量及颜色变化,两周内避免接种疫苗。若出现持续乏力、头晕加重或皮肤黄染等情况,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进行溶血相关检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