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塞鼻治疗鼻炎时需注意药物成分安全、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。具体注意事项包括过敏测试、避免过度刺激、保持卫生、限制使用时长及特殊人群慎用等。
1、药物成分安全
使用前应明确中药成分,部分药材可能含有刺激性或毒性物质,如细辛、苍耳子等可能对鼻黏膜造成化学性灼伤。需由中医师辨证开具处方,禁止自行采摘不明药材塞鼻,防止肝肾毒性物质经鼻黏膜吸收引发全身中毒反应。
2、过敏测试
首次使用前需将药液涂抹于前臂皮肤观察24小时,若出现红斑、瘙痒需立即停用。鼻腔接触性过敏可能引发黏膜水肿加重鼻塞,严重时可诱发哮喘发作。既往有花粉症、过敏性鼻炎者更易发生交叉过敏。
3、正确使用方法
药棉浸渍药液后需拧至半干,塞入深度不超过1.5厘米,单次保留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。避免用力挤压导致药液倒流入咽鼓管,防止引发中耳炎。儿童使用时需由成人全程监护,防止误吸。
需注意出现鼻腔灼痛、异常出血或头痛加重时应立即取出药栓,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。治疗期间建议每周进行鼻内镜检查,评估黏膜状态。孕妇、凝血功能障碍者及鼻中隔穿孔患者禁止使用该疗法。若连续使用7天症状无改善,需停用并就诊耳鼻喉科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