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中医如何缓解胃痛症状?

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胃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,中医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调理和缓解。常见的中医治疗方式包括中药治疗、针灸、推拿、饮食调理以及情绪调节,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合适的方案。

1、中药治疗

胃痛多与脾胃虚弱、寒邪侵袭或饮食积滞有关,可遵医嘱使用香砂养胃丸、附子理中丸、保和丸等中成药。香砂养胃丸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隐痛;附子理中丸可温中散寒,缓解冷痛症状;保和丸能消食导滞,改善暴饮暴食后的胀痛。

2、针灸

通过刺激足三里、中脘、内关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。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,针刺可增强脾胃运化能力;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,艾灸此穴能温煦中焦,对寒性胃痛效果显著;内关穴可宽胸理气,缓解胃痛伴恶心症状。

3、推拿

采用摩腹法顺时针按摩腹部,配合点按脾俞、胃俞等背部穴位。每日坚持按摩中脘穴3-5分钟,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;掌根推法从膻中推至脐部,可疏通气机,适合肝胃不和引起的胀痛。

4、饮食调理

选择小米粥、南瓜、山药等甘味食物养护脾胃。避免空腹食用寒性水果如柿子,忌食辛辣刺激食物。胃寒者可适量饮用姜枣茶,胃阴虚者宜用石斛麦冬煲汤,湿热内蕴者可用薏苡仁煮水代茶饮。

5、情绪调节

肝气犯胃型胃痛需配合疏肝理气。可通过练习八段锦、听舒缓音乐调节情志,避免焦虑紧张。情志不畅时按压太冲穴,有助于疏解肝郁,防止气机阻滞诱发胃痛。

出现持续性胃痛或伴有呕血、黑便等症状时,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因。治疗期间需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劳累,不同体质患者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,切勿自行长期服用同一类中成药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