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中医问诊如何根据面色判断健康

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中医通过观察面色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体内气血、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。通常将面色分为苍白、潮红、萎黄、青紫、晦暗等类型,不同面色可能对应不同的中医证型。

1、苍白

面色苍白多与气血不足有关,常见于贫血、久病体虚或过度劳累人群。中医认为此类人群可能存在气虚、血虚或脾肾阳虚,伴随症状包括乏力、心悸、手脚冰凉等。日常可通过红枣、桂圆等食物调理,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八珍汤、归脾丸等补益气血的方剂。

2、潮红

面部潮红多因阴虚火旺或肝阳上亢,表现为两颧发红、午后加重,可能伴随潮热盗汗、头晕耳鸣等症状。此类体质人群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,可食用百合、银耳等滋阴食材,中药调理常用知柏地黄丸、天麻钩藤饮等方剂。

3、萎黄

面色萎黄无华多提示脾胃虚弱或湿邪困阻,常见于消化不良、慢性胃肠疾病患者。此类人群常伴有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,中医治疗以健脾祛湿为主,可选用参苓白术散、香砂六君丸等药物,配合山药、薏米等食疗。

4、青紫

面色青紫多与气血瘀滞相关,可能与心脉不畅、肝郁气滞或寒凝血瘀有关。此类人群可见舌下络脉迂曲、胸胁胀痛等症状,需活血化瘀,常用血府逐瘀汤、复方丹参片等中药,辅以玫瑰花、山楂等行气活血的食材。

5、晦暗

面色晦暗无光泽多属肾精亏虚或痰湿内蕴,常见于长期熬夜、慢性病患者。此类体质可能伴有腰膝酸软、痰多黏腻,需补肾填精或化痰利湿,可选用金匮肾气丸、二陈汤等方剂,日常需规律作息并适度运动。

需注意,面色判断需结合舌象、脉诊等综合辨证,且受环境光线、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。若面色异常持续存在或伴随明显不适,建议至正规中医医疗机构就诊,由专业医师进行系统辨证施治,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