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肌炎的中医治疗通常包括中药内服、外治法以及针灸等方式,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。中医通过调理气血、祛瘀散结来改善症状,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。
1、中药内服
中医将子宫肌炎分为湿热瘀结、气滞血瘀等证型。湿热瘀结型常用止带汤加减,含茯苓、车前子等利湿清热药材;气滞血瘀型多选用膈下逐瘀汤,含当归、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;寒湿凝滞型则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附暖宫丸温经散寒。服药期间需观察经血排出情况及腹痛变化。
2、外治法
常用中药保留灌肠,将红藤、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材煎液,通过直肠给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。外敷法多选用四黄散调敷下腹部,利用大黄、黄连等药材的透皮吸收作用。治疗期间需注意皮肤清洁,防止药物过敏。
3、针灸治疗
常取关元、中极、三阴交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调节任冲二脉。对于急性疼痛可加刺次髎穴,慢性患者配合艾灸气海穴。每周3次疗程需持续1-2个月,针灸前后应避开经期,注意防止晕针。
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外阴清洁,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。建议每月复查超声观察子宫恢复情况,若出现经量骤增或持续发热应及时复诊。需注意中药治疗周期较长,通常需要3-6个月,治疗期间应定期调整药方,配合血常规等西医检查评估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