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内膜炎可能会对月经周期造成一定影响。该疾病是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,多由细菌感染引起,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、经血异常等症状,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。
从病理机制来看,子宫内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会影响正常的增殖和脱落过程。炎性因子刺激会导致内膜组织充血水肿,影响内膜周期性脱落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经期延长至7天以上,甚至出现经间期点滴出血。内膜修复功能受损还可能引发月经量异常增多,严重者可能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。
临床上常见的月经改变包括三种类型:一是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,正常21-35天的周期出现明显波动;二是经期持续时间延长,正常3-7天的经期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;三是经血量显著增加,约35%患者出现经期血块增多现象。这些改变与炎症导致的前列腺素分泌异常、内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密切相关。
对于确诊患者,建议尽早就医接受规范治疗。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、甲硝唑等抗感染药物,配合益母草颗粒等中成药改善子宫微循环。治疗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,避免性生活,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。月经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者,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评估内膜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