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风险通常较高,可能与视网膜脱离、黄斑病变、青光眼等并发症有关。这类人群由于眼轴过度延长,眼底组织结构较常人更脆弱,需定期进行专业眼科检查。
1、视网膜脱离
高度近视者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,眼球壁变薄可能导致视网膜周边部出现格子样变性或裂孔。玻璃体液化后牵拉视网膜,可能引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。早期表现为眼前闪光感或飞蚊症突然增多,需通过眼底照相、B超等检查确诊。
2、黄斑病变
包括黄斑出血、黄斑裂孔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类型。患者可能出现视物变形、中心视力下降等症状,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可清晰显示黄斑区结构异常。研究显示,眼轴每增加1毫米,发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风险增加67%。
3、并发性白内障
高度近视眼晶状体代谢异常,易较早出现核性白内障。患者对比敏感度下降,夜间视力受影响显著,需通过裂隙灯检查评估混浊程度,适时进行超声乳化手术。
此类患者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,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剧烈晃动。建议日常使用防蓝光眼镜,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,适当补充叶黄素、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。若出现视力骤降、视野缺损等异常,应立即就诊眼科急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