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可累及全身动脉系统,主要涵盖冠心病、缺血性脑卒中、外周动脉疾病、肾动脉狭窄以及动脉瘤等病种,需根据病变部位及程度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1、冠心病
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发生于冠状动脉,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,引发心肌缺血缺氧。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症状,需通过心电图、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。
2、缺血性脑卒中
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破裂,可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。常见症状包括肢体麻木、言语障碍等,需结合脑部CT或MRI检查确诊。
3、外周动脉疾病
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间歇性跛行、静息痛等症状,严重时导致肢体溃疡或坏死。踝肱指数测定和血管超声是常用诊断方法。
4、肾动脉狭窄
肾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肾脏血流减少,引发顽固性高血压或肾功能异常,通过肾动脉造影可评估狭窄程度。
5、动脉瘤
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破坏血管壁结构,形成腹主动脉瘤等扩张性病变,存在破裂风险,需定期进行超声或CT血管成像监测。
若存在胸闷、头晕、肢体疼痛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,完善血脂、影像学等检查。日常需控制血压、血糖,戒烟限酒,保持低盐低脂饮食,遵医嘱使用降脂药物稳定斑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