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疾病、脑血管疾病、外周动脉疾病、主动脉疾病以及其他类型。这些类型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,具体表现和影响部位有所差异。
1、冠状动脉疾病
主要表现为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等。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,患者可能出现胸痛、胸闷等症状。治疗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、阿司匹林肠溶片、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改善血流。
2、脑血管疾病
包括脑梗死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。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脱落可能引发脑部缺血,常见症状有肢体麻木、言语不清。临床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、硫酸氢氯吡格雷片、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。
3、外周动脉疾病
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,表现为间歇性跛行、肢体发凉。治疗时可使用西洛他唑片、贝前列素钠片、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,严重者需介入治疗。
4、主动脉疾病
如主动脉瘤或夹层,多与动脉中层退行性变相关。患者可能出现胸背部撕裂样疼痛,需通过手术修复,并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、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控制血压。
5、其他类型
包括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,表现为顽固性血压升高。治疗需使用缬沙坦胶囊、氨氯地平片、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控制病情。
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,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。建议定期监测血压、血脂水平,若出现胸痛、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,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,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