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、临床表现评估以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。该病症属于危重症的并发症,需通过多维度医学评估进行诊断。
1、实验室检查
通过血小板计数可发现数值低于100×10⁹/L;凝血酶原时间(PT)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通常延长3秒以上;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若低于1.5g/L提示异常;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下降至60%以下;D-二聚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(FDP)显著升高,其中D-二聚体超过0.5mg/L具有诊断价值,这些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。
2、临床表现评估
需关注突发性多部位出血表现,包括皮肤瘀斑、穿刺点渗血、消化道出血等;同时存在微循环障碍体征如肢端发绀、少尿或无尿;器官功能障碍表现如呼吸困难、意识障碍等。病程中可能同时存在血栓与出血的临床表现。
3、排除其他疾病
需与严重肝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鉴别,后者常伴有肝功能异常和黄疸;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TTP)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溶血表现;原发性纤溶亢进症则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极度降低但血小板计数正常,这些疾病可通过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进行鉴别。
确诊该病症需在存在基础疾病的前提下,同时满足实验室主要指标异常与典型临床表现。建议发现疑似症状时立即至急诊科或血液科就诊,由专科医生根据动态检测结果和临床评分系统(如ISTH标准)进行综合判断,避免延误抢救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