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SA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,是一种因上呼吸道反复阻塞导致睡眠中呼吸暂停的疾病,常表现为夜间打鼾、呼吸暂停及白天嗜睡。其主要病因包括上呼吸道结构异常、肥胖、神经肌肉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因素。
1、上呼吸道结构异常
鼻中隔偏曲、扁桃体肥大、舌体肥大或下颌后缩等解剖结构问题可直接导致气道狭窄。例如,扁桃体肥大多见于儿童患者,可能引发睡眠时气道完全阻塞,需通过手术切除改善通气。
2、肥胖
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,腹部脂肪增加则使胸壁顺应性下降。研究显示,BMI≥30kg/m²的患者中约60%存在OSA,减重5%-10%可使呼吸暂停指数降低26%。
3、神经肌肉功能异常
睡眠期间颏舌肌等扩张气道肌肉的张力下降,易引发舌根后坠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患者中,OSA患病率可达50%-70%,持续气道正压通气(CPAP)是常用治疗手段。
4、其他因素
年龄增长导致肌肉松弛、遗传性颌面畸形、长期饮酒或使用镇静药物等均可诱发。更年期女性患病风险较育龄期增加3倍,可能与激素变化相关。
若存在夜间呼吸暂停、晨起头痛等症状,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或睡眠中心,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。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个体化制定,包括口腔矫治器、手术或行为干预等,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长期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