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熬夜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。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,引发代谢异常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问题,进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。
熬夜会打乱正常的昼夜节律,促使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异常。这种情况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容易引发心率增快和血压波动,增加心肌耗氧量。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可能损害血管内皮功能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。此外,熬夜人群常伴随高热量夜宵摄入、运动量减少等不良生活习惯,容易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和体重增加。研究显示,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,冠心病发病风险较正常睡眠者增加约48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除作息不规律外,年龄增长、家族遗传、吸烟酗酒、基础疾病等因素也需综合考虑。建议保持每天7-9小时优质睡眠,夜间避免高强度脑力劳动和电子设备使用。对于已存在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,更需重视规律作息,建议每年进行血脂、心电图等心血管健康检查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