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咽癌放疗后可能会引起口腔黏膜炎、口干、听力下降、颈部纤维化以及放射性脑病等后遗症。这些后遗症的发生与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关,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缓解。
1、口腔黏膜炎
放疗过程中,高能射线可能损伤口腔黏膜,导致局部红肿、溃疡甚至疼痛。患者常需使用生理盐水漱口,避免刺激性食物,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口腔溃疡贴或局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。此症状通常在放疗开始后1-2周出现,随着治疗结束逐渐恢复。
2、口干
唾液腺受放射线影响后分泌功能下降,约80%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口干。日常可少量多次饮水,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,严重时可使用人工唾液替代治疗。这种症状可能在放疗后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
3、听力下降
放射线可能引起中耳积液或听神经损伤,导致传导性或神经性耳聋。患者可能出现耳鸣、耳闷胀感,需通过听力检查明确类型。中耳积液可通过鼓膜穿刺缓解,神经性损伤可能需要佩戴助听器。
4、颈部纤维化
颈部皮下组织受辐射后发生纤维化改变,表现为皮肤硬化、颈部活动受限。建议放疗后坚持颈部功能锻炼,如缓慢转头、仰头等动作,必要时结合热敷或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。
5、放射性脑病
约5%-10%患者在放疗后数月至数年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、头痛等症状,这与颞叶受辐射损伤有关。需通过MRI检查明确诊断,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,配合神经营养药物改善认知功能。
放疗后应定期进行鼻咽镜和影像学复查,建议每3-6个月随访1次。日常生活中需保持鼻腔清洁,避免用力擤鼻,出现持续性头痛或视力改变需立即就医。注意保持均衡饮食,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,有助于组织修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