褥疮康复期间的锻炼需在避免压迫创面的前提下进行,通常可通过体位调整、被动关节活动、主动肌肉收缩训练、物理治疗以及逐步恢复日常活动等方法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恢复。具体锻炼方案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褥疮严重程度制定。
1、体位调整
每1~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,可采用30°侧卧位交替法,使用气垫床、泡沫敷料等减压装置分散压力。翻身时需采用轴线翻身法,避免拖拽摩擦皮肤,尤其要注意骨隆突部位的保护。
2、被动关节活动
对于长期卧床者,护理人员应每日进行2次关节被动活动,包括肩关节外展、肘关节屈伸、腕关节旋转、髋关节外旋及踝泵运动等,每个关节活动5-10次,动作轻柔缓慢以维持关节活动度,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。
3、主动肌肉收缩训练
意识清醒患者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,如臀肌收缩(夹臀)、股四头肌收缩(压膝)、腹式呼吸训练等,每次收缩维持5秒,每组10次,每日3组。情况允许时可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立、坐位平衡训练。
4、物理治疗
采用红外线照射每次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或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增强肌肉神经兴奋性。创面愈合后可在水中进行浮力支撑下的肢体活动,减轻关节负荷。
5、逐步恢复日常活动
二期以上愈合的褥疮患者,经评估后可借助助行器进行站立训练,从每日2次、每次5分钟开始,逐步增加时间和强度。恢复期患者建议进行轮椅转移训练,坐位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,需配合软垫分散坐骨结节压力。
进行锻炼时要密切观察创面渗液、红肿等变化,出现出血、疼痛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停止。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,锻炼前后做好创面消毒和敷料更换,同时加强营养摄入,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.2-1.5克蛋白质补充,促进组织修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