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中毒后避免病情加重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,一般可通过停止进食、催吐、补液、药物治疗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症状。具体处理方法需根据中毒类型及严重程度决定。
1、停止进食
一旦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,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,避免继续摄入毒素加重胃肠负担。同时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发热、腹泻、头晕等其他症状。
2、催吐
在中毒后1-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的情况下,可尝试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,促使胃内残留食物排出,减少毒素吸收。但昏迷或误食强酸、强碱等腐蚀性物质的患者禁止催吐。
3、补液
频繁呕吐和腹泻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,需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(ORS)。每次饮用50-100mL,每日总量不超过2000mL,可补充水分并调节电解质平衡。
4、药物治疗
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、蒙脱石散、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抗感染或止泻。若伴有剧烈腹痛,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。
5、及时就医
若出现持续高热、血便、少尿、意识模糊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提示病情严重,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。医生可能通过洗胃、导泻、静脉补液或抗生素治疗控制病情发展。
食物中毒后需密切监测体温、脉搏、尿量等指标,避免自行服用止吐药掩盖病情。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,剩菜充分加热,生熟食物分开存放。若呕吐物或粪便带血,需保留样本供医生检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