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停止进食、进行催吐、补充水分、及时就医以及保留食物样本。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毒物吸收、缓解症状并帮助后续诊断和治疗。
1、停止进食
发现食物中毒后,首先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,避免胃肠道继续受到刺激或吸收更多毒素。若中毒者意识清醒,可让其保持侧卧位休息,减少呕吐物误吸风险。
2、催吐
在中毒1-2小时内且患者意识清醒时,可用手指轻压舌根或饮用淡盐水催吐。此方法能帮助排出胃内残留的有毒食物,但若患者出现抽搐、昏迷或误服腐蚀性物质时禁止催吐。
3、补充水分
频繁呕吐和腹泻易导致脱水,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。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牛奶,以免加重胃肠负担。若出现尿量减少、口干等脱水症状,需尽快就医输液。
4、及时就医
若出现持续呕吐、血便、高热、意识模糊或呼吸困难等症状,需立即送往急诊科。就医时需详细说明进食时间、食物种类及症状变化,接受血常规、粪便培养等检查。
5、保留食物样本
将可疑食物的残留部分密封保存,必要时携带至医院供检测分析。同时记录共同进食者的健康状况,有助于医生判断中毒原因及传播途径。
食物中毒后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止泻药物,以免掩盖病情。特殊人群如孕妇、儿童及老年人症状进展较快,需优先送医。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食用变质或未煮熟的食物,出现集体中毒事件需及时上报卫生部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