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颚骨矫正手术作为一项成熟的医疗技术,整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,但任何手术均存在一定风险。具体风险程度与患者个体情况、医生操作水平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1、感染
手术创面可能因细菌侵入引发感染,表现为局部红肿、疼痛或渗液。通过术前严格消毒、术中无菌操作及术后抗生素使用(如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等),可有效降低感染概率。
2、出血
术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,严重时需输血处理。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,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大出血风险。术后出现血肿可通过压迫包扎或穿刺引流处理。
3、神经损伤
下颌骨周围分布着下牙槽神经,手术操作可能导致暂时性麻木或感觉异常。约90%患者在3-6个月内可自行恢复,少数需神经营养药物治疗(如甲钴胺片、维生素B1片等)。
4、术后肿胀
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面部肿胀,通常1-2周达高峰后逐渐消退。冷敷、抬高头部及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等消肿药物可加速恢复。
5、咬合问题
约5%-10%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咬合不适,通过术后正畸调整或咬合板辅助,多数可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功能。
为降低手术风险,建议选择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或整形外科就诊,术前需进行全景片、CT扫描及咬模分析,充分评估骨骼畸形程度。术后应严格遵循流质饮食、口腔清洁等护理要求,定期复诊监测恢复情况。对于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,需经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可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