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龈萎缩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恢复,需根据具体病因及萎缩程度进行判断。一般情况下,牙周炎、刷牙不当、遗传等因素导致的牙龈萎缩,在符合手术指征时可通过手术改善,但严重萎缩或骨吸收明显者效果有限。
1、牙周炎
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萎缩常伴随牙槽骨吸收。若炎症已控制且剩余牙槽骨足够,可进行牙龈移植术或引导组织再生术,通过移植自体软组织或使用生物材料覆盖暴露的牙根,改善美观和牙齿敏感。但骨吸收超过根长1/3的患牙,手术成功率会显著下降。
2、刷牙不当
长期横向刷牙或用力过猛造成的局部牙龈萎缩,在纠正刷牙方式后,可通过侧向滑行瓣手术、游离龈移植等方法覆盖裸露的牙根。这类手术成功率较高,但术后需严格使用软毛牙刷并配合牙线清洁,避免再次损伤。
3、遗传因素
家族性牙龈萎缩或全身性疾病(如糖尿病)导致的弥漫性萎缩,手术改善效果有限。此类患者更需通过定期洁牙、使用脱敏牙膏缓解症状,严重者可考虑制作义龈修复体改善外观,但无法真正恢复牙龈组织。
牙龈萎缩患者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探诊、X线片检查,评估牙槽骨高度和口腔卫生状况。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,每3-6个月复查维护,吸烟者需戒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。非手术适应症者可通过脱敏治疗、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等方式改善症状。